固态电池量产倒计时!三道「地狱级」工序,中国厂商已突破两道

#图文打卡计划#

电解质涂布:从「液态泥浆」到「固态薄膜」的颠覆性跨越

传统液态电解质涂布采用溶剂法,需经历涂布、烘干、溶剂回收等多环节,溶剂残留量通常>100ppm,严重影响固态电池离子传导率。研发的干电极工艺彻底摒弃溶剂,通过热压辊将固态电解质粉末与电极材料直接压合,水分残留量降至 5ppm 以下,同时生产效率提升 3 倍,材料利用率从 85% 提升至 98%。该工艺适配现有锂电产线改造,设备投资成本较传统产线降低 40%,目前已在浙江中试线实现稳定生产。

厦门毅睿科技有限公司-锂安小型精密刮刀涂布机

厦门毅睿科技有限公司-锂安转移式涂布机

固液界面贴合:纳米级接触电阻的「破壁之战」

固态电池中固液界面接触电阻过高(通常>100mΩ)是导致容量衰减的主因。清陶发展创新采用 “热压 - 超声复合工艺”,先通过 80℃热压使固态电解质与电极材料初步贴合,再利用 20kHz 超声波振动消除纳米级间隙,将接触电阻降至 10mΩ 以下。实验数据显示,采用该工艺的固态电池循环 100 次后容量保持率达 92%,较传统工艺提升 15 个百分点。其肇庆基地的 1GWh 产线已完成设备调试,预计 2025 年量产。


全固态封装:抗压 10MPa 的「金刚罩」技术突破

全固态电池因无液态电解液缓冲,对封装强度要求极高。宁德时代研发的陶瓷封装技术采用多层复合结构,内层为铝塑膜防潮层,外层为氧化锆陶瓷抗压层,整体耐压差达 10MPa,较传统铝壳封装提升 20 倍。该技术通过激光焊接实现全密封,氦质谱检漏显示漏率<5×10⁻¹¹Pa・m³/s,可确保电池在 - 40℃至 120℃极端环境下 10 年不漏气。目前该封装方案已通过针刺、挤压等严苛测试,进入中试阶段。


产业预判:中国厂商在固态电池关键工序的突破,使量产时间表较日本丰田提前 6-12 个月。据高工锂电预测,2026 年中国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达 80 亿元,清陶、辉能、宁德时代等企业已形成技术矩阵,有望引领全球产业化进程。

#固态电池技术 #电解质涂布 #固液界面贴合 #全固态封装#干电极工艺 #清陶发展热压超声技术 #陶瓷封装专利


返回上一级
推荐阅读
原子层沉积技术(ALD):原理、应用与未来发展
图片来源:厦门毅睿科技有限公司原子层沉积技术(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是一种基于自限制表面反应的薄膜制备技术,通过交替脉冲前驱体气体,在基底表面逐层生长原子级精度的薄膜。其核心原理在于利用前驱体与基底表面的化学吸附饱和特性,实现单原子层的可控沉积。每个反应循环包含四个步骤:前驱体A脉冲、惰性气体
半导体如何改变世界?从手机到医疗,揭秘其7大核心应用领域
图片来源:厦门毅睿科技有限公司官网一、半导体的应用无处不在1.计算与通信: CPU/GPU(电脑/手机处理器)、内存、存储芯片、通信芯片(WiFi/蓝牙/5G)。2.消费电子: 手机、平板、电视、游戏机、数码相机、智能手表。3.工业与汽车: 工业自动化控制器、汽车引擎控制、安全气囊、ABS、自动驾驶传感器(雷达、激光雷达
下一代锂电池研发中国方案出炉,优势在哪里?
中国在下一代锂电池研发中提出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方案,凭借多项技术突破和创新设计,展现出显著的竞争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颠覆性材料特性解决行业痛点负热膨胀与结构自修复能力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团队首次发现富锂锰基材料在受热时呈现反常收缩(负热膨胀)的特性中国科学院。这种特性可通过温度或电化学
微波等离子体辅助原子层沉积(MPALD)的核心优势有哪些?
图片来源:厦门毅睿科技有限公司1.核心概念:原子层沉积:首先,需要理解原子层沉积(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是什么。ALD 是一种精密的薄膜沉积技术,其核心在于通过交替、自限制的表面化学反应,在基底上逐层生长薄膜。每个反应循环通常包含两个(或多个)半反应步骤:前驱体A脉冲:第一种前驱体
薄膜沉积,这门在微观尺度上“添砖加瓦”的精妙艺术
来源:厦门毅睿科技有限公司在现代科技的核心领域,从微小的芯片到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从手机屏幕到航天器的防护层,一种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技术支撑着无数创新——这就是薄膜沉积技术。它如同微观世界的精密“画笔”,在各类基底表面“绘制”出厚度从纳米到微米级的超薄材料层,赋予基体全新的光学、电学、机械或化学
ALD赋能未来产业
当台积电在其最新的2纳米制程中精准控制原子级薄膜厚度时,当特斯拉4680电池通过纳米涂层显著提升能量密度时,当柔性折叠屏手机呈现前所未有的耐用性时——在这些尖端技术的幕后,原子层沉积(ALD)技术正悄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种可精确控制薄膜厚度与成分的表面工程技术,ALD通过交替通入前驱体气体,在基底表面
软包电池品质与效率的双重飞跃
在能源转型的关键时代,动力电池技术的革新已成为全球竞争的核心赛道。当我们打开智能手机、启动新能源汽车,甚至使用便携式储能设备时,软包电池凭借其轻薄柔韧的形态,悄然成为现代能源解决方案的关键载体。随着材料科学、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的不断突破,新一代软包电池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能源存储的未来图景。&n
我国清华大学研制的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突破“内存墙”瓶颈
2023年10月,清华大学宣布研制出全球首颗全系统集成的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这确实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对未来科技发展和产业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其核心意义在于验证并推进了“存算一体”这一颠覆传统计算架构的新范式。第一章:以下是其可能带来的主要影响:一 、突破“内存墙”瓶颈,实现计算能效的指数级提升
锂电池技术将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
未来锂电池技术将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材料体系方面,富锂锰基正极、锂金属负极和固态电解质等技术有望实现突破。在电池设计方面,结构创新(如CTP、刀片电池)和系统集成将进一步提升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智能化也是重要趋势,通过植入传感器和AI算法实现电池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测性维护。此外,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等替代技
真空镀膜,创造更好的生活体验
真空镀膜技术作为现代制造业中的一项关键工艺,已广泛应用于多个工业领域。这种技术通过在真空环境下将材料以原子或分子形式沉积到基材表面,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薄膜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需求的多样化,真空镀膜设备的功能不断完善,应用范围持续扩大,成为推动多个行业技术革新的重要工具。电子与半导体行业在电子与半

微信客服

全国服务热线

13774692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