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半导体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在全球积极推进能源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的时代背景下,功率半导体作为实现电能高效转换与控制的核心器件,在新能源领域的各个关键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到新能源发电的广泛应用,再到储能系统的日益重要,功率半导体凭借其独特的性能优势,成为推动新能源产业进步的重要力量。

新能源汽车的 “动力心脏”

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来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成为全球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在新能源汽车中,功率半导体堪称 “动力心脏”,广泛应用于多个关键系统。

在电驱系统中,逆变器是核心部件之一,它的作用是将电池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驱动电机运转。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IGBT 融合了 MOSFET 的高输入阻抗、快速开关特性以及双极型晶体管的低导通压降优势,能够在高压、大电流的工况下稳定工作,实现高效的电能转换。以比亚迪为例,其自主研发的 IGBT 芯片在多款新能源车型中应用,显著提升了车辆的动力性能和能效。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碳化硅(SiC)功率器件开始在高端车型的逆变器中崭露头角。SiC 材料具有宽禁带、高击穿电场、高热导率等特性,使得 SiC 功率器件相较于传统硅基 IGBT,能承受更高的电压和温度,开关损耗更低,可实现更高的功率密度。例如,特斯拉 Model 3 率先采用 SiC MOSFET 制作逆变器,大幅提升了车辆的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

车载充电系统(OBC)也是功率半导体的重要应用场景。OBC 负责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为电池充电,传统硅基功率器件在输出功率、尺寸和充电速度方面存在一定局限。而 SiC 功率器件能够有效弥补这些不足,提高充电效率,实现充电系统的小型化和轻量化。此外,在直流 / 直流(DC/DC)转换器中,功率半导体用于将高压电池的电压转换为适合车内低压电气系统使用的电压,保障车辆各电子设备的稳定运行。像华润微电子发布的基于高压超结 MOS、IGBT、SiC 的多种 PIM 模块、车规主驱模块及 IPM 模块等系列新品,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 OBC、主驱、DC - DC 等关键部位,为提升新能源汽车整体性能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能源发电的 “能量守护者”

新能源发电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多种形式,是实现能源清洁化的重要途径。在这些发电系统中,功率半导体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例,光伏逆变器是实现太阳能到电能转换的关键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将光伏板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便接入电网或供本地使用。IGBT 模块在光伏逆变器中大量应用,通过精确控制电能的转换过程,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整体效率。随着光伏产业向高功率、高效率方向发展,SiC 功率器件也逐渐在大型光伏电站中得到应用。SiC 功率器件的高频特性可减小逆变器中磁性元件和电容的尺寸,降低系统成本,同时其低导通电阻和开关损耗有助于提升发电效率。据相关数据显示,采用 SiC 功率器件的光伏逆变器,效率可提升 1% - 2%,在大规模发电场景下,这一提升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在风力发电领域,无论是陆上风电还是海上风电,变流器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变流器负责实现风力发电机输出电能的频率和电压转换,使其符合电网接入要求。早期的风电变流器多采用 IGBT 模块,但随着风机单机容量的不断增大,对变流器的功率密度、可靠性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SiC 功率器件凭借其优势,成为新一代风电变流器的理想选择。例如,一些海上风电项目采用 SiC 功率器件的变流器,有效降低了设备重量和体积,提高了系统在复杂海洋环境下的可靠性,减少了运维成本。

储能系统的 “高效管家”

储能系统作为调节能源供需、保障能源稳定供应的关键环节,在新能源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功率半导体在储能系统中负责实现电能的双向转换与精确控制,如同 “高效管家” 一般,确保储能系统的高效运行。

在电池储能系统中,双向 DC/DC 变换器用于实现电池与电网或负载之间的能量双向流动。当电网电能过剩时,将电能存储到电池中;当电网供电不足或负载需求增大时,将电池中的电能释放出来。IGBT 和 MOSFET 等功率半导体器件在双向 DC/DC 变换器中承担着开关和控制电流的重任。通过优化功率半导体的选型和控制策略,可以提高变换器的转换效率,降低能量损耗。例如,在一些大型储能电站中,采用先进的 IGBT 模块和高效的控制算法,能使双向 DC/DC 变换器的效率达到 98% 以上。

此外,在储能系统的电池管理系统(BMS)中,功率半导体也发挥着重要作用。BMS 需要对电池的充放电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精确控制,以确保电池的安全和使用寿命。功率半导体器件用于控制电池的充放电电流,实现过流、过压、过温等保护功能。例如,一些高性能的 BMS 采用智能功率模块(IPM),将 IGBT、驱动电路、保护电路等集成在一起,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和可靠性,有效保障了储能系统的稳定运行。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功率半导体市场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突破 1280 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 40.9%,带动了功率半导体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同时,全球范围内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不断攀升,储能市场规模也在迅速扩大,这些都为功率半导体市场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成本的逐步降低,功率半导体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将更加深入和广泛。一方面,SiC、氮化镓(GaN)等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将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在高端应用场景中逐渐取代传统硅基功率器件,推动新能源产业向更高效率、更高功率密度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功率半导体厂商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提高产品性能和可靠性,降低成本,以满足新能源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和储能系统等产业的协同发展,功率半导体作为核心支撑器件,将在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能源体系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成为推动全球能源革命的核心力量之一。

来源:厦门毅睿科技有限公司微波等离子体辅助原子层沉积系统(MPALD),可实现<±3%的均匀沉积,微波频率:2.45±0.025 GHz,微波功率:≥3KW连续可调。设备能够精准控制工艺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气体流量和等离子体功率等主要参数,确保所制备薄膜在厚度、成分和物理化学性能等方面具备优异一致性。

#原子层沉积 #半导体 #功率半导体


返回上一级
推荐阅读
原子层沉积技术(ALD):原理、应用与未来发展
图片来源:厦门毅睿科技有限公司原子层沉积技术(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是一种基于自限制表面反应的薄膜制备技术,通过交替脉冲前驱体气体,在基底表面逐层生长原子级精度的薄膜。其核心原理在于利用前驱体与基底表面的化学吸附饱和特性,实现单原子层的可控沉积。每个反应循环包含四个步骤:前驱体A脉冲、惰性气体
半导体如何改变世界?从手机到医疗,揭秘其7大核心应用领域
图片来源:厦门毅睿科技有限公司官网一、半导体的应用无处不在1.计算与通信: CPU/GPU(电脑/手机处理器)、内存、存储芯片、通信芯片(WiFi/蓝牙/5G)。2.消费电子: 手机、平板、电视、游戏机、数码相机、智能手表。3.工业与汽车: 工业自动化控制器、汽车引擎控制、安全气囊、ABS、自动驾驶传感器(雷达、激光雷达
下一代锂电池研发中国方案出炉,优势在哪里?
中国在下一代锂电池研发中提出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方案,凭借多项技术突破和创新设计,展现出显著的竞争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颠覆性材料特性解决行业痛点负热膨胀与结构自修复能力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团队首次发现富锂锰基材料在受热时呈现反常收缩(负热膨胀)的特性中国科学院。这种特性可通过温度或电化学
微波等离子体辅助原子层沉积(MPALD)的核心优势有哪些?
图片来源:厦门毅睿科技有限公司1.核心概念:原子层沉积:首先,需要理解原子层沉积(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是什么。ALD 是一种精密的薄膜沉积技术,其核心在于通过交替、自限制的表面化学反应,在基底上逐层生长薄膜。每个反应循环通常包含两个(或多个)半反应步骤:前驱体A脉冲:第一种前驱体
薄膜沉积,这门在微观尺度上“添砖加瓦”的精妙艺术
来源:厦门毅睿科技有限公司在现代科技的核心领域,从微小的芯片到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从手机屏幕到航天器的防护层,一种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技术支撑着无数创新——这就是薄膜沉积技术。它如同微观世界的精密“画笔”,在各类基底表面“绘制”出厚度从纳米到微米级的超薄材料层,赋予基体全新的光学、电学、机械或化学
ALD赋能未来产业
当台积电在其最新的2纳米制程中精准控制原子级薄膜厚度时,当特斯拉4680电池通过纳米涂层显著提升能量密度时,当柔性折叠屏手机呈现前所未有的耐用性时——在这些尖端技术的幕后,原子层沉积(ALD)技术正悄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种可精确控制薄膜厚度与成分的表面工程技术,ALD通过交替通入前驱体气体,在基底表面
软包电池品质与效率的双重飞跃
在能源转型的关键时代,动力电池技术的革新已成为全球竞争的核心赛道。当我们打开智能手机、启动新能源汽车,甚至使用便携式储能设备时,软包电池凭借其轻薄柔韧的形态,悄然成为现代能源解决方案的关键载体。随着材料科学、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的不断突破,新一代软包电池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能源存储的未来图景。&n
我国清华大学研制的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突破“内存墙”瓶颈
2023年10月,清华大学宣布研制出全球首颗全系统集成的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这确实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对未来科技发展和产业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其核心意义在于验证并推进了“存算一体”这一颠覆传统计算架构的新范式。第一章:以下是其可能带来的主要影响:一 、突破“内存墙”瓶颈,实现计算能效的指数级提升
锂电池技术将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
未来锂电池技术将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材料体系方面,富锂锰基正极、锂金属负极和固态电解质等技术有望实现突破。在电池设计方面,结构创新(如CTP、刀片电池)和系统集成将进一步提升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智能化也是重要趋势,通过植入传感器和AI算法实现电池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测性维护。此外,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等替代技
真空镀膜,创造更好的生活体验
真空镀膜技术作为现代制造业中的一项关键工艺,已广泛应用于多个工业领域。这种技术通过在真空环境下将材料以原子或分子形式沉积到基材表面,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薄膜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需求的多样化,真空镀膜设备的功能不断完善,应用范围持续扩大,成为推动多个行业技术革新的重要工具。电子与半导体行业在电子与半

微信客服

全国服务热线

13774692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