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时代,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对计算能力的需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型智算中心作为处理海量数据、推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其核心支撑之一便是 GPU 芯片。《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面向超大规模智算中心,要加快突破 GPU 芯片等技术,这凸显了 GPU 芯片在未来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智算中心,即智能计算中心,是基于人工智能理论构建的新型基础设施。它采用人工智能计算架构,能够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所需的算力服务、数据服务和算法服务。而 GPU 芯片,最初专为图形渲染设计,在技术发展的进程中,其并行计算的巨大潜力逐渐被挖掘。从 21 世纪 10 年代起,GPU 芯片凭借其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逐步成为高并发深度学习任务的主力处理器。由于 GPU 能够显著加速数据处理和模型训练,极大地提高整体计算效率,因此在大模型训练、自动驾驶、虚拟现实等多个对计算能力要求极高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在全球 GPU 芯片市场中,英伟达和 AMD 等公司占据着重要地位。英伟达旗下的 H100、A100 等产品,凭借其卓越的高算力以及相对成熟的软件开发生态,积累了大量的云服务厂商客户。这些产品能够为大规模的数据处理和复杂的模型训练提供强大的计算支持,满足了众多企业和科研机构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需求。AMD 于 2023 年 12 月推出的 MI300X 同样具有出色的性能,它拥有 192GB 的内存和 5.3TB/s 的带宽。快速的内存访问能力使得数据读写和模型计算能够得到进一步加速,在强大算力的基础上,为大模型训练和推理提供了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我国在 GPU 及 AI 加速芯片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涌现出一批明星企业。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上不断投入,努力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它们的出现,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推动了国内智算中心的建设和应用。在并行计算能力方面,国内企业的产品不断提升,逐渐在市场上崭露头角。虽然与国际领先企业相比,在某些方面可能仍存在一定差距,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这种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对 GPU 芯片的性能要求也在持续提高。未来,GPU 芯片需要在算力、存储性能、能耗比等多个方面实现进一步突破。在算力方面,需要不断提升芯片的计算核心数量和计算速度,以应对日益复杂的人工智能算法和大规模的数据处理需求。在存储性能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内存容量和带宽,确保数据能够快速传输和处理,避免因数据传输瓶颈影响计算效率。
在芯片制作领域,薄膜沉积设备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工具。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芯片制造技术不断向更小的制程节点迈进,如从 14 纳米到 7 纳米,再到如今的 5 纳米甚至 3 纳米,薄膜沉积设备的技术难度和精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科研人员和设备制造商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源,不断推动薄膜沉积设备的技术创新。例如,原子层沉积(ALD)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薄膜沉积技术,能够在原子尺度上精确控制薄膜的生长过程,具有极高的厚度精度和均匀性,已经成为高端芯片制造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而相应的原子层沉积设备则需要具备精确的气体输送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和反应腔室设计,以确保在复杂的工艺条件下实现稳定、高效的薄膜沉积。
原子层沉积设备
面向7nm以下先进工艺的微波等离子体增强原子层沉积(MW-PEALD)系统
来源:厦门毅睿科技官网
在能耗比方面,降低芯片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仅能够降低智算中心的运营成本,还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科研人员需要在芯片架构设计、制造工艺、软件算法等多个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同时,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也是推动 GPU 芯片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GPU 芯片将不断发展进步,为新型智算中心提供更加坚实的算力底座,助力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更大的突破,推动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