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先进半导体材料这一坚实的基石。在当今信息技术产业中,先进半导体材料占据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它犹如产业大厦的根基,任何细微的变化都可能对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发展先进半导体等关键战略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已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新战略高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材料贯穿于设备、制造、封装等半导体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对芯片成品的良率和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哪怕是最微小的波动,都可能导致芯片成品出现质量问题,影响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工信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 (2024 年版)》的 “先进半导体材料和新型显示材料” 类目下,详细罗列了多种半导体材料,并且对其性能指标有着明确的要求。例如,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用高纯砷、氮化镓单晶衬底及外延片、碳化硅单晶衬底及同质外延片、半导体装备用精密陶瓷部件、集成电路用光刻胶及其关键原材料和配套试剂等都在其中。像氮化镓外延片,要求在 8 英寸及以上,方阻≤400Ω/□等,这些严格的指标是对先进半导体材料质量的保障。
先进半导体材料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是半导体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硅片作为市场需求量最大的半导体材料,见证了半导体产业的飞速发展。从 20 世纪 60 年代至今,硅片已经从最初的 1 英寸发展到目前主流的 12 英寸,半导体用大硅片的纯度更是达到了 11N(99.999999999%)以上。这种尺寸的增大和纯度的提升,使得芯片的制造效率和性能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宽禁带半导体被誉为全球半导体材料的第三次突破性发展,其晶圆尺寸和制备技术正在不断提升。我国企业已经实现 8 英寸硅基氮化镓的量产,这标志着我国在宽禁带半导体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厦门毅睿自主研发的面向7nm以下先进工艺的微波等离子体增强原子层沉积(MW-PEALD)系统。本项技术核心为自主设计的谐振导波腔,利用2.45GHz微波电源激发高密度、均匀的低温等离子体,实现了大尺寸晶圆条件下薄膜厚度和界面质量的精准可控,能够有效降低器件制造过程中界面缺陷及颗粒污染等问题。
目前,本系统已与厦门大学、东南大学、中科院、福州大学、集美大学、台湾中兴大学、台湾暨南大学等高校深入合作,在高k栅介质、逻辑芯片超薄阻挡层等前沿工艺研究中获得良好应用反馈。
集成电路用光刻胶被誉为电子化学品产业 “皇冠上的明珠”,其技术含量极高。采用光酸的化学放大光刻胶是目前最常用的 EUV 光刻胶,为了满足 2nm 及以下制程的需求,产业界也在积极开展对金属氧化物抗蚀剂的研发。这一领域的研发进展,将直接影响到未来半导体芯片制程的进一步缩小,对于提升芯片性能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新型半导体材料如氮化铝镓、碳化铝镓、磷化镓等也备受关注,它们在紫外 LED、激光器等特定领域已进入商业化阶段。这些新型材料的出现,为半导体产业的应用拓展了新的领域,满足了不同场景下的技术需求。
光刻
推动先进半导体材料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西安晟光硅研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研究员郭辉表示,首先要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增加对先进半导体材料基础研究的投入,从材料制备、加工、测试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发,以满足不同领域对半导体材料的多样化需求。
其次,促进产学研合作至关重要。通过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可以加快技术转化和产业化进程,让科研成果能够更快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制定支持政策也是关键,要将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研究模式转变为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开展研究,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加强人才培养不容忽视。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科研研发人员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先进半导体材料的研究领域。此外,加强国际合作也是推动先进半导体材料发展的重要途径。构建半导体材料研究共同体,通过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享资源和技术,共同推动先进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和应用,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繁荣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