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芯片之“魔王降世”

半导体芯片之“魔王降世”

2025-06-17 13:52·厦门毅睿科技

image.png


在科技的浩瀚宇宙中,半导体芯片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超新星,以其无可比拟的力量和影响力,重塑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我们手中的智能手机,到家中的智能家电,再到推动社会发展的大数据中心和引领未来的人工智能领域,芯片无处不在,它是现代科技的核心,是驱动世界运转的“数字心脏”。而这强大的芯片,最初竟源于那毫不起眼的沙子,其诞生过程堪称一场神奇的“魔法蜕变”。

image.png


芯片的传奇起源与发展

芯片的发展历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科技史诗。20世纪初,真空管作为第一代电子元件登上历史舞台,它如同电子设备的“初代引擎”,能放大信号和实现开关功能,广泛应用于早期的收音机、电视机以及像ENIAC这样的早期计算机中 。1904年,英国科学家约翰·弗莱明发明的真空管二极管,为电子设备的放大和整流技术奠定了基石,开启了电子时代的大门。

然而,真空管体积庞大、能耗高且稳定性欠佳,就像一个笨重的巨人,逐渐难以满足科技发展的需求。1947年,贝尔实验室的约翰·巴丁、沃尔特·布拉顿和威廉·肖克利三位天才科学家成功发明了晶体管 ,这一发明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彻底颠覆了电子领域的格局。晶体管体积小巧、能耗低、性能稳定,迅速取代真空管,成为制造更便携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的核心元件,如20世纪50年代的IBM 1401,开启了电子设备小型化的新时代。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对电子设备集成度的要求越来越高。1958年,德州仪器的杰克·基尔比和仙童半导体的罗伯特·诺伊斯分别独立发明了集成电路(IC) ,这一创举将多个晶体管、二极管、电阻等元件集成在一小块硅片上,宛如将一个庞大的电子系统浓缩进一个微小的世界,开启了微型化的道路。集成电路的出现,让电子产品迎来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电路板的复杂性大幅降低,可靠性显著提高,为计算机和消费电子的大规模普及铺平了道路。

1971年,英特尔发布了4004微处理器,这是第一个商用微处理器,标志着计算机向微型化方向迈出了关键一步。微处理器将CPU、内存和输入/输出控制功能集成到一块芯片上,如同赋予了芯片一颗“智慧的大脑”,使得计算机的性能大幅提升,体积却不断缩小。此后,随着英特尔8086(1978年)等微处理器的问世,PC(个人计算机)开始走进千家万户,芯片技术也在这股浪潮中不断飞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后期,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芯片能够容纳上百万甚至上亿个晶体管 。在摩尔定律的影响下,晶体管的数量每隔约两年便加倍,计算机和移动设备的性能呈指数级提升,价格却逐渐亲民,科技的普及度大大提高。1990年代,英特尔的奔腾处理器和苹果的PowerPC处理器成为这一阶段的代表产品,引领着科技潮流。

进入21世纪,芯片制造进入纳米级工艺时代,晶体管尺寸不断缩小,计算能力和能效大幅提升。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专为机器学习和AI计算优化的AI芯片(如NVIDIA的GPU、谷歌的TPU、华为的Ascend芯片)开始迅速发展,满足了深度学习对海量计算能力的迫切需求,为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此图是厦门毅睿科技有限公司设备实验过程照片

从沙子到晶圆的神奇蜕变

芯片的主要原材料是硅,而硅在地球上储量丰富,主要以二氧化硅(SiO₂)的形式存在于沙子和硅石中 。制造芯片的第一步,便是从这些看似普通的沙子中提取出高纯度的硅。

首先要精选硅含量更高的硅石作为原材料,将约60吨的硅石与25吨的煤炭和木屑一同放入坩埚,在高达2000摄氏度的高温下,硅石中的SiO₂逐渐融化,并与碳元素发生还原反应。在这熊熊烈火的淬炼中,硅元素从二氧化硅中被分离出来,得到纯度较低的粗硅。这就像是一场神秘的炼金术,让普通的沙子初步展现出成为芯片的潜力。

但粗硅的纯度远远达不到半导体制造的要求,还需要经过多次复杂的提纯工艺。通过化学蚀刻、区域熔炼、气相沉积等一系列精密操作,去除硅中的杂质,直至硅的纯度达到99.9999%以上,成为电子级硅 。这一过程犹如一场精细的雕琢,将粗糙的璞玉逐渐打磨成晶莹剔透的美玉。

image.png


提纯后的电子级硅被铸造成重达上百千克的硅锭,这些硅锭就像巨大的水晶柱,散发着科技的光芒。接下来,硅锭会被切割成一片片薄薄的圆盘,这便是晶圆。晶圆是芯片制造的基础,其直径越大,在同等条件下可制作的芯片数量就越多,单个芯片的成本也就越低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晶圆有4寸(直径100毫米,主要用于制作二极管产品,如TVS、稳压管等)、5寸(直径125毫米,可制作二极管和一些三极管产品)、6英寸(直径150毫米,可制作二极管、三极管以及大部分平面MOS产品)、8英寸(直径200毫米,主要用于制作Trench、SGT超结MOS管以及对线宽要求不高的IC类产品)和12英寸(直径300毫米,主要用于制作对线宽要求比较高的集成电路及高端的MOSFET产品 )。

在晶圆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多次抛光和清洗,确保其表面光滑如镜,一尘不染 。因为任何微小的划痕或污染都可能在后续的芯片制造过程中被放大,影响芯片的性能和质量,就像一颗小小的沙粒进入精密仪器,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故障。

image.png


从沙子到晶圆,这一过程充满了科技的魅力和人类智慧的结晶。每一步都凝聚着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心血,是无数次实验和创新的成果。而这仅仅是芯片制造的开始,在晶圆之上,还有更加复杂和精密的工序等待着,一场更加精彩的“芯片诞生记”即将上演,它将继续书写半导体芯片的传奇,推动人类科技不断迈向新的高峰。


想了解更多信息,可以持续关注半导体芯片系列文章,文章会让大家从一个半导体小白,慢慢变成半导体工艺工程师,文章会降到半导体薄膜沉积原理、芯片制成工艺、镀膜设备、原子层沉积、微波等离子辅助工艺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全方位去掌握半导体芯片制成相关知识点。

薄膜沉积设备#原子层沉积设备#等离子辅助工艺#半导体芯片制成#镀膜#刻蚀#沉积#ALD#CVD#PVD


返回上一级
推荐阅读
原子层沉积技术(ALD):原理、应用与未来发展
图片来源:厦门毅睿科技有限公司原子层沉积技术(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是一种基于自限制表面反应的薄膜制备技术,通过交替脉冲前驱体气体,在基底表面逐层生长原子级精度的薄膜。其核心原理在于利用前驱体与基底表面的化学吸附饱和特性,实现单原子层的可控沉积。每个反应循环包含四个步骤:前驱体A脉冲、惰性气体
半导体如何改变世界?从手机到医疗,揭秘其7大核心应用领域
图片来源:厦门毅睿科技有限公司官网一、半导体的应用无处不在1.计算与通信: CPU/GPU(电脑/手机处理器)、内存、存储芯片、通信芯片(WiFi/蓝牙/5G)。2.消费电子: 手机、平板、电视、游戏机、数码相机、智能手表。3.工业与汽车: 工业自动化控制器、汽车引擎控制、安全气囊、ABS、自动驾驶传感器(雷达、激光雷达
下一代锂电池研发中国方案出炉,优势在哪里?
中国在下一代锂电池研发中提出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方案,凭借多项技术突破和创新设计,展现出显著的竞争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颠覆性材料特性解决行业痛点负热膨胀与结构自修复能力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团队首次发现富锂锰基材料在受热时呈现反常收缩(负热膨胀)的特性中国科学院。这种特性可通过温度或电化学
微波等离子体辅助原子层沉积(MPALD)的核心优势有哪些?
图片来源:厦门毅睿科技有限公司1.核心概念:原子层沉积:首先,需要理解原子层沉积(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是什么。ALD 是一种精密的薄膜沉积技术,其核心在于通过交替、自限制的表面化学反应,在基底上逐层生长薄膜。每个反应循环通常包含两个(或多个)半反应步骤:前驱体A脉冲:第一种前驱体
薄膜沉积,这门在微观尺度上“添砖加瓦”的精妙艺术
来源:厦门毅睿科技有限公司在现代科技的核心领域,从微小的芯片到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从手机屏幕到航天器的防护层,一种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技术支撑着无数创新——这就是薄膜沉积技术。它如同微观世界的精密“画笔”,在各类基底表面“绘制”出厚度从纳米到微米级的超薄材料层,赋予基体全新的光学、电学、机械或化学
ALD赋能未来产业
当台积电在其最新的2纳米制程中精准控制原子级薄膜厚度时,当特斯拉4680电池通过纳米涂层显著提升能量密度时,当柔性折叠屏手机呈现前所未有的耐用性时——在这些尖端技术的幕后,原子层沉积(ALD)技术正悄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种可精确控制薄膜厚度与成分的表面工程技术,ALD通过交替通入前驱体气体,在基底表面
软包电池品质与效率的双重飞跃
在能源转型的关键时代,动力电池技术的革新已成为全球竞争的核心赛道。当我们打开智能手机、启动新能源汽车,甚至使用便携式储能设备时,软包电池凭借其轻薄柔韧的形态,悄然成为现代能源解决方案的关键载体。随着材料科学、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的不断突破,新一代软包电池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能源存储的未来图景。&n
我国清华大学研制的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突破“内存墙”瓶颈
2023年10月,清华大学宣布研制出全球首颗全系统集成的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这确实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对未来科技发展和产业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其核心意义在于验证并推进了“存算一体”这一颠覆传统计算架构的新范式。第一章:以下是其可能带来的主要影响:一 、突破“内存墙”瓶颈,实现计算能效的指数级提升
锂电池技术将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
未来锂电池技术将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材料体系方面,富锂锰基正极、锂金属负极和固态电解质等技术有望实现突破。在电池设计方面,结构创新(如CTP、刀片电池)和系统集成将进一步提升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智能化也是重要趋势,通过植入传感器和AI算法实现电池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测性维护。此外,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等替代技
真空镀膜,创造更好的生活体验
真空镀膜技术作为现代制造业中的一项关键工艺,已广泛应用于多个工业领域。这种技术通过在真空环境下将材料以原子或分子形式沉积到基材表面,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薄膜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需求的多样化,真空镀膜设备的功能不断完善,应用范围持续扩大,成为推动多个行业技术革新的重要工具。电子与半导体行业在电子与半

微信客服

全国服务热线

13774692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