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厦门毅睿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一、半导体的应用无处不在
1.计算与通信: CPU/GPU(电脑/手机处理器)、内存、存储芯片、通信芯片(WiFi/蓝牙/5G)。
2.消费电子: 手机、平板、电视、游戏机、数码相机、智能手表。
3.工业与汽车: 工业自动化控制器、汽车引擎控制、安全气囊、ABS、自动驾驶传感器(雷达、激光雷达芯片)、电动车功率器件。
4.能源: 太阳能电池板(光伏)、电源管理芯片。
5.医疗: 医疗影像设备(X光、CT、MRI中的传感器和处理器)、植入式医疗设备、血糖仪。
6.照明: LED灯(发光二极管)。
7.家电: 洗衣机、冰箱、空调的控制芯片。
图片来源:网络
二、 半导体的核心原理:能带理论与掺杂
能带理论(简化版):
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特定的能量层级(能级)上存在。
当大量原子结合成固体时,这些能级会扩展成“能带”。
最重要的两个能带:
价带: 电子通常所在的位置(被原子核束缚)。
导带: 如果电子获得足够能量(如热能、电能),就能跳到导带,成为可以自由移动、参与导电的“自由电子”。
禁带: 价带和导带之间的能量间隙。电子需要跨越这个“鸿沟”才能导电。
导体: 禁带宽度为0或极小,价带和导带重叠,电子很容易移动。
绝缘体: 禁带宽度很大(>5eV),电子极难获得足够能量跳过去。
半导体: 禁带宽度适中(~1-2eV,如硅是1.12eV),在常温下会有少量电子因热能激发到导带,也能通过其他方式(如掺杂)显著增加导电能力。
掺杂 - 魔法所在!
纯净的半导体(本征半导体)导电能力仍然很弱。
掺杂就是在纯净半导体中人为地、有控制地掺入极少量特定杂质原子。
N型半导体: 掺入磷、砷等(最外层有5个电子)。杂质原子在半导体晶格中会“富余”一个电子。这个电子很容易挣脱束缚成为自由电子,主要靠带负电的电子导电。
P型半导体: 掺入硼、镓等(最外层有3个电子)。杂质原子在晶格中会“缺少”一个电子,形成一个带正电的“空位”(称为空穴)。邻近的电子可以移动过来填补这个空位,相当于空穴在移动,主要靠带正电的空穴导电。
关键: 通过精确控制掺杂的类型和浓度,就能精确控制半导体特定区域的导电类型和导电能力!
图片来源:网络
#厦门毅睿科技 #半导体 #薄膜沉积设备 #芯片制造 #等离子体增强原子层沉积 #热法原子层沉积